www.jdztcs.com
首页
景德镇文化
景德镇陶瓷产品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景德镇陶瓷创新
陶瓷专利
陶瓷商标
景德镇影视图文
 你的位置:中国景德镇陶瓷网>>千年瓷都>>宋真宗的景德年号
宋真宗的景德年号
来源/作者: 发布日期:2007/1/21
 

      
         
宋真宗的景德年号
      
      公元1004年,宋真宗赵恒一北一南,一文一武,做了两件大事。这一年的秋月,宋真宗挥戈北上,与北方辽国鏖战数月,大胜在即时,却通过外交斡旋,签下了蒙屈的“澶渊之盟”。“澶渊之盟”使仁义宽厚的真宗留下了软弱之君的名声。但南方的一个小镇,由于他的青睐,而名扬四海,使得后人在记住这个小镇的时候,也记住了真宗和他的年号——景德。中国的普通
     宋景德间(1004——1007),赵恒(真宗)命镇烧造御器,器底书“景德年制”款,因为那种瓷器“光致茂美,四方则效,于是天下都称之为景德镇瓷器。此后景德镇之名著,而昌南之名遂微”。宋政府根据既成事实,就正式将镇名改为景德镇。
     宋代景德镇主要烧制青白瓷单一品种,青白瓷以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间,说它是青瓷又青中显白,说它是白瓷又白中泛青。这种介于青瓷、白瓷二者之间的青白瓷具有景德镇独特的地区特色。青白瓷在晚清以后一般称之为“影青”,宋文献仅见青白瓷一名,无影青之称。景德镇发现烧青白瓷的宋代瓷窑遗址有湖田、湘湖、胜美亭、南市街、黄泥头、柳家湾等处,上述窑址遗留碎片极多,可以想见当时烧瓷的盛况。50年代以来已有15个省和自治区出土了景德镇的青白瓷,几乎涵盖了全国。
     汉唐以来陶瓷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但也有模仿同时期其他品种的事例,如唐代三彩与绞胎是仿同时期丝绸印染及犀毗漆器特征而烧制的,宋代酱釉瓷是模仿同时期酱色漆器烧制的。玉器历来属于稀有物而为统治阶层垄断专用,青白瓷是在青白玉可欲不可求的情况下出现的,应是景德镇陶瓷匠师别出心裁地利用当地优质原料烧出了色质如玉的青白瓷,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从它出现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元代青白瓷碗印有“玉出崑山”和“玉出崑冈”字铭,表明了
青白瓷是仿玉器而作的,寓意很明显。
     青白瓷对江南地区瓷窑影响很大,出现了不少模仿景德镇青白瓷的瓷窑,共8省34个县,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青白瓷系。青白瓷系是江南地区两大瓷窑系之一,影响面之大,居宋代六大瓷系的首位。
     “官窑”和“民窑”的名词分用,是宋代以后才有的。“饮流斋说瓷”:“自宋以来,有官窑民窑之分;官窑由官监制,以进上方,备赏赉也。民窑又名客货,民间所通用者。”
官窑名词的应用有两种意义:一种官窑是与后来明代的御厂相似,专为封建统治者烧造御用瓷器,在北宋的汴京,就设有这么一个“官窑”,那是真正的官办工业。一种官窑是指各地有命则供,由官监制,由民烧造的贡品。那不是官办,由民窑百中选一,好的进御,拣退的方许出卖。那进御的也叫做官窑,那拣退的却是民窑叫做客货了。
     在宋代,凡是产瓷著名地区,都设有窑务官督理那地区的窑务,以便监制进御。景德镇的窑务监理,设置得很早。“江西通志”载:“宋景德中置镇,始遣官制瓷贡京师,应官府之需,命陶工书建年‘景德’于器。”其机构称司务所,“陶录”:“宋设司务所”。那种由各民窑进贡的书有“景德”底款的瓷器,就概呼之为“景德窑”。“陶录”:“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其器尤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由于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使得景德镇瓷器的地位提高了,有“饶玉”之称,它与真定红瓷,龙泉青秘在国内外市场上互相竞逐。一方面精益求精,一方面大量生产。元蒋祁“陶纪略”称“景德镇陶,昔三百余座”。当包括宋元两代而言。
    宋中期(998——1099)是北宋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由于实行两税法、代役制和租佃制等新的经济制度,从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增加,垦田面积的扩大,铁制工具制作的进步,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倍增等等。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北宋的造船、矿冶、纺织、造纸、造瓷等手工业,在生产规模和技术上都超过了前代。商业市场打破了旧的格局,大小城镇贸易盛况空前,纸币的出现及广泛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时期也是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时期。尤其是闻名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三大发明和运用,也是在这一时期。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继汉唐之后的第三个繁荣时期,科技、文学、艺术和手工业高度发达,陶瓷业蓬勃发展,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地方风格浓郁,可以概括为“六大窑系”和“五大名窑”。“六大窑系”是指北方的定窑系、钧窑袭、耀 州窑系、磁州窑系和南方的龙泉青瓷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系。“五大名窑”即官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两宋时期官窑制度基本确立,官窑的瓷器形成了不同于民窑器物的艺术风格。瓷都景德镇在元朝时崛起,并以青花瓷、釉里红瓷和卵白釉枢府瓷驰名天下。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自1949年以来,陶瓷考古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分布于我国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七十个县,其中分布有宋窑的达一百三十个县,占总数的75%,可以说遍布各地。宋代瓷业的繁荣,一方面是宋代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又是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反映。
     景德镇宋代所烧制的青白釉瓷,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由于青中有白或白中泛青的釉色,因此称之为青白瓷,一般习惯上还有"影青",或是"罩青","映青"等称谓。青白釉瓷在煅烧时,由于窑炉内烧成时的气氛恰到好处,所以烧成后的釉色和釉质晶莹润泽,有青翠如玉之感,兼有施以刻,划,印,簏丝等纹饰,既博采各名窑所长,又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它的淡妆素雅的风姿,冰清玉洁的质地,光致茂美的品貌,为江南地区各窑纷纷竞相仿效。因此,在景德镇的湖田窑可堪称江南各窑之首,成为青白釉瓷作的一代宗师,可与所谓宋代"官,哥,汝,钧,定"五大名窑并驾齐驱,形成了一支与南青北白的两大瓷系争艳的奇葩。随着我国考古事业蓬勃发展,景德镇宋代青白釉瓷制品在国内外的出土报导接踵而至。它的历史踪迹房遍及大江南北,远至漠北高原,巴山蜀水之间,甚至远涉重洋,风靡海外,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现广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及鉴赏家竞相珍藏。
    宋代对玉器有崇尚之风,因此,人们对与玉酷似的青白着特殊的青睐,常喻之为"玉",讴歌盛赞之词不绝,从史藉记载可见: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醉花荫>>所云: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词中的"玉枕"即是青白釉瓷所制作的瓷枕。词人的丈夫赵明诚,为当时有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深受其夫熏染。词句中的玉枕定然是较确切而又可信的写照。
     宋、洪迈撰《容斋随笔》云:  "彭器资尚书文集有<<送许屯田诗>>曰:'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 "琼玖"即为美玉,作者洪迈为南宋端明殿学士,南宋文学家,江西波阳人,他的诗句说明了当时景德镇所烧制白釉瓷的质量之高,精美绝伦,从而广为人们喜爱,因之有"比琼玖……"之喻。 
《陶记》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陶瓷的专著。蒋祈在<<陶记>>附卷首中述有: "景德陶,昔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于他所,皆有'铙玉'之称"。 
    景德镇地区宋时隶属于饶州府,是浮梁县管辖的一所重镇。这一时期烧制的瓷器釉色富有玉质感,双习以州定名,故冠谓"铙玉"之美称。这是《陶记》作者蒋祈对景德镇制作的青白釉质的高度概括和评价。自此伊始,在我国陶瓷史籍中,"铙玉"之说一直袭用,有口皆碑,即成定论。 
     法国传教士殷宏绪在1712年给法国的第一封介绍景德镇制瓷的书简中即盛赞曰: "瓷器自古呈绝妙的白色,毫无缺陷,其传入各国者,被称为铙州之宝玉。"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篇中: "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 乾隆四十八年本的《浮梁县志》卷十二,<述旧>引清。吴极《昌南历记》中曰:  "武德四年,有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献于朝廷,于是诏仲初等暨玉制品进御。" 以上所载,均为人们对景德镇青白釉瓷的有关盛赞,这类似玉,如玉的赞词,在明清两代更甚,出现了大量在瓷器直接书写似玉如玉的堂名款识。 
     笔者在景德镇湖田窑遗址工作时期,曾在遗址北面堆积中发大量明代青花瓷,其中就出现有的碗内芯以钴料直书草体"白玉斋"等字样款识,在清代传世品中,更有不少以玉作为款识的,例如康熙一朝的名堂名款识就有:美玉堂,玉海堂,聚玉堂,珍玉堂,彩玉堂,佩玉堂,奇玉堂,碧玉堂,怡玉堂等;还有奇石鼎玉,奇石美玉,玉石雅玩,如玉珍玩,同玉珍玩,昌江美玉,卞和三献之珍;美玉,玩玉,宛玉,真玉等款识。为历代文人骚客赞叹不已的"铙玉",显然是由于所烧制的瓷器的釉质釉色晶莹润泽,青翠如碧玉而得名,而且是较为贴切的比喻,并得到历史的充分的认识而加以肯定,所以它能历经千载而褒赞不衰。现在,景德镇红光瓷厂,光明瓷厂仍然生产着"玩玉"牌商标的青花玲珑瓷,并二次荣获国家金奖。
 
陶瓷论坛
  推荐信息
景德镇龙珠阁
景德镇入围2007世界特色魅力城市(
宋真宗的景德年号
景德镇方言
景德镇市历史述略
景德镇市情简介
电话1:15717982760 电话2:18907989011
电子邮箱:13707989011@163.com
版权所有 中国景德镇陶瓷网 赣ICP13000689号